白虎娱乐网 >> 黄凯芹

任上83射雕又重播了但为啥金庸电影拿不出手张兵龙海陈星吴若权音乐铁人z

2022-10-02

83射雕又重播了,但为啥金庸电影拿不出手?

浙江卫视一天四集重播83版《射雕英雄传》,大家纷纷叫好。

除了应景,根本还在于这套电视剧依然拿得出手。

不过,坊间一直有个大疑问,为什么多少部多少版金庸电视剧能够流传经年,而金庸电影却乏善可陈?

即便最知名最成功的《东方不败》《鹿鼎记》《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说起来,也和原著相去太远了。

“篇幅浩大”之余,另有原因。

金庸电影,为何鲜有佳作?

文|张琦

1

金庸小说风靡华人世界,不过却一直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根据它们改编的电影影响力远不如电视剧?

就大众流行和普及度而言,内地对金庸及武侠小说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与八十年代港台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密不可分。

早期的如经典的83版《射雕英雄传》吴日言(黄日华、翁美玲)、《鹿鼎记》(刘德华、陈玉莲)、84版《鹿鼎记》(梁朝伟、刘德华),当年的无线五虎大多主演过金庸武侠剧,如今看来真是群星闪耀。

早期群星荟萃的金庸武侠剧早已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再近一点,古天乐李若彤的95版《神雕侠侣》、黄日华陈浩民的97版《天龙八部》以及陈小春的98版《鹿鼎记》,更是无数人抹不去的童年记忆。而新千年后张纪中等内地电视人开启的又一轮金庸武侠剧翻拍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这些剧当年万人空巷,如今记忆不减,早已不是深入人心那么简单几个字可以概括的了。

然而,同样是基于金庸作品改编,金庸武侠电影与电视剧比起来,整体可就黯淡多了(尽管根据金庸小说拍摄的电影,远早在1958年就出现了)。

2

1967年张彻与王羽合作的《独臂刀》一举破百万港币,创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新纪录,由此获“百万大导演”称号。而《独臂刀》关于大侠收养故人之子、师妹斩断男主人公胳膊、男主逃离并练就绝技的主线故事分明就是直接取自《神雕侠侣》。

张彻用简化的金庸武侠故事配以动感的动作片拍摄技法,阳刚暴力激情的男性风格一方面带来影像冲击力,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契合了香港六七暴动时期年轻人躁动、急欲宣泄的社会氛围。

所以《独臂刀》的成功在故事层面确有金庸原作的贡献,但其实已被倪匡和张彻拆装重组为一部有独立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生逢其时,遂一鸣惊人。

取材于金庸的故事,经张彻和倪匡之手成为一个独具意义的作品

《独臂刀》之后,武侠片的类型地位提升亦产量大增,接下来才有了70年代后期批量出现的正式打着金庸原著改编的武侠电影。

此时期仍是邵氏主推,像张彻的《射雕英雄传》(1977)、鲍学礼的《天龙八部》(1977)、孙仲的《笑傲江湖》(1978),楚原也在专心于古龙的同时开拍两集《倚天屠龙记》(1978)。

进入80年代后张彻继续推出了《飞狐外传》(1980)《碧血剑》(1981)《神雕侠侣》(1982)《侠客行》(1982),几乎要将金庸武侠小说拍遍。

张彻之后,武侠片呈现井喷之势

另一名邵氏导演华山拍了《鹿鼎记》(1983)和《杨过与小龙女》(1983),后者由曾合作过《喝彩》的张国荣与翁静晶主演,就连剥削片大导牟敦芾也来了一部《连城诀》(1980)。

热闹虽热闹,但如此大量的跟风拍摄最终没有留下一部精品。

比如,坚持自我的大导演张彻在新派武侠十年后已显得落后,他拍起片来依旧是不考究的粗枝大叶流水线生产,纵使有金庸的好故事在手也枉然,因为两人的风格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张彻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他拍摄金庸小说成绩并不好,“原因在两人性格不同”。

他用沉着厚重VS反叛尖锐、长江大河VS激流瀑布来概括二人之间的区别,金庸先生“长在能静,我之缺点正在不能静”。所以金庸本人的沉稳以及由此带来的作品的厚重细密是他驾驭不来的,文如其人,天然之别。

张彻要拍,也只能“择取一枝一节”,他说拍《飞狐外传》时就集中于用毒,至于博大深刻根本不敢想,“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以上张彻所言来自《张彻—回忆录·影评集》)。

3

金庸武侠电影在七八十年代乏善可陈,还有一个大环境值得注意。

70年代的香港电影是李小龙硬派功夫、许氏兄弟市民喜剧、成龙谐趣功夫片的天下,而80年代初又被新艺城《最佳拍档》系列、洪金宝成龙时装动作片轮番占据。

《最佳拍档》等时装动作片在70年代香港影坛占据大半江山

换句话说,这正是香港经济也是香港电影、香港都市文明全面迈向现代化、本地化的转折期。

因此邵氏的旧片厂制以及始终强调的中原传统文化、古装想象世界(金庸武侠小说就是素材库),倾向传统的家国、德怨、恩仇、侠义、为国为民等宏大价值观的金庸武侠电影,已不再适应年轻态的香港和香港观众了。

七八十年代金庸武侠片羸弱,但有一派武侠片却突然异军突起,一延续了邵氏新派武侠的血脉,二也呼应了当时观众的新鲜需求,那就是楚原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悬疑/奇情武侠片。

芝麻龙眼

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一改此前武侠片的刻板,古龙原作的浪漫写意与楚原的文艺气息一拍即合,古龙热由此引发,楚原也被推着一连拍了好几年古龙武侠片,《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多情剑客无情剑》等都大受欢迎。

楚原改编自古龙小说的一系列武侠片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

金庸是大师,古龙是浪子。后者自小历经曲折,天性放荡不羁,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且切身体验过街头生活与世态冷暖,所以他的武侠小说不见政治历史朝代背景,尽是现实社会与现代人心境的翻版。

而用评论家的话说,楚原与古龙是“一对精神上的孪生子(2)将液压万能实验机安装位置向下挖1坑”(出自《香港影画》第139期,1977),都重主观、重浪漫,脱离原有武侠片的框框自成一派。

楚原悟到古龙武侠的内在,并且充分利用了他小说的最大特色——”突变”,以悬疑曲折引人入胜,加入自己所钟意的美与意境,其他细节便不再求实,写意带过即可,打斗避开繁复的套招、布景也总是那些布景。

拍《流星·蝴蝶·剑》时,楚原从加拿大订购了几吨枫叶,从此用上瘾

“我觉得所谓忠实原著,应该是忠于原著的精神实质,而不是一味拘泥,还有必要把它改成符合今日观众的欣赏兴趣”(摘自《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3楚原》)。楚原的这番总结,可真对应了水华导演关于文学改编的“名著加我”的理念。

简言之,楚原的武侠电影,终究是主角懂武功的文艺片,既忠于古龙,更忠于自己,天作之合。金庸武侠小说没有遇到这样一个导演,所以要么在拍成电影时因大删大改而变得单薄,要么被改编地脱离原作宛如两人。

4

而金庸武侠电影的第三个节点,恰是以跳脱金庸原著的改编方式达到一个高峰,那就是徐克联手程小东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1992)。

在此之前,还有一部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胡金铨与徐克因理念差异不欢而散的1990版《笑傲江湖》。

《东方不败》对金庸作品大胆改编,影片很成功但惹得金庸对徐克不满

整体来看,这两集《笑傲江湖》算是所有金庸武侠改编电影里最具知名度的了,许冠杰与李连杰的令狐冲、林青霞的东方不败、林正英的曲洋等都成经典。

说到胡金铨,也不要忘记他的弟子许鞍华也曾在1987年拍过上下两集的《书剑恩仇录》。

当时从未有过武侠片拍摄经验的许鞍华因自身对金庸作品的兴趣而一口答应,带着大队人马奔赴内地实地取景,美术、场景等豁然开朗,并完全启用内地演员,有着考究的写实风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描写,师承自她的师傅胡金铨一脉。

然而,观众对此并不接受,《书剑恩仇录》是许鞍华遗憾之作,她本人多年后回忆也说自己很内疚,确实是没有拍好。或者说,是拍得太早了,不论许鞍华还是观众,都未准备好。

楚原曾想拍一套三集《书剑恩仇录》,但1981年首部票房不佳后便叫停

归根结底,落到一个最基本也是最实际的难题,那就是金庸小说多数都是鸿篇巨著,遍览群书的他又在其中加入了大量历史政治背景,出场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环环相扣,角色与情节都很吃重。

这不仅需要改编者先慢慢内化吸收,把控好支线、节奏与篇幅(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删剪是必然的),然后在有限的两个小时内讲述一个既电影化又深得原著精髓的故事。

所以想拍出既好看又能获得观众认同的金庸武侠电影并非易事,要么角色与故事推进过快,缺乏细腻铺陈如同走马观花只顾打斗和热闹,要么改动过大,失去原著味道。

来自TVB访谈节目《煮酒话金庸》

曾参演过楚原1981版《书剑恩仇录》的狄龙大哥就很实在地说过,“戏很热闹,但没有把陈家洛与乾隆二人之间的关系铁岭做到丝丝入扣,因为时间太短了”。

最后还说了句“(那时)我演起来有点脸谱化,没有演出小说里的陈家洛,不好意公众的耽忧1直没有消除思”。

许鞍华同样如此,有过失败经验的她直言,两个小时就算三个小时的电影,其实拍不到他的小说里,只能拍一部分。

来自TVB访谈节目《煮酒话金庸》

看来金庸武侠如此大的体量,还是更适合荧屏而非银幕,可以在相对宽松的时长内以原著风格沉稳展开,不必过多删剪也不必额外加戏。

如此一来,细节铺垫到位、背景到位,再加上恰当的演员以及更加广泛的电视受众(不像电影那样以年轻人为主),剧集版便比影版更有可能成功。

大陆的《天龙八部》被金庸点名认证

不过就算是拿被视为金庸武侠剧难以超越的经典作83版《射雕英雄传》来说,当年王天林导演接拍时也被原著的浩瀚折磨一番,最后决定按三大章节来呈现。

“拍83版射雕,为什么把原著分三个故事来拍呢?主要是因为原剧本太长了,其次那时公司亦不知道观众是否受落。所以先拍一辑《铁血丹心》,发现观众有兴趣追看,收视不错,公司就开第二辑《东邪西毒》,待反应更好时,拍第三辑《华山论剑》”(出自《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4王天林》)。

金庸认可王天林,另外他本人有一个自己的评价原则:“你改得少我就认为你好,但不一定拍得好”

《东方不败》之后的金庸武侠电影再次沦陷于跟风大潮中,其间也有几部剑走偏锋的改编代表,像王晶的《鹿鼎记》(1992)与《倚天屠龙记魔教教主》(1993)、刘镇伟的《东成西就》(1993),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4)。

后面两部纯粹借题发挥,已经与原著没什么关系,倒是王晶的改编无意中成为90年代金庸武侠电影的最后一个代表。

以无厘头包装的王晶周星驰版《鹿鼎记》表面看来太过搞怪,但也正合了原作所呈现的那个畸形时代与讽刺意味。

王晶的《鹿鼎记》虽然搞怪无厘头,却正是原作讽刺意味的精准表达

《倚天屠龙记魔教教主》与《东邪西毒》当年票房都不好,王晶的续集计划也搁置,由《东方不败》带起来的金庸武侠电影热就此退烧,与之伴随的,是整个香港电影拐向下坡路。

自此,金庸武侠剧仍然在港台以及内地频繁翻拍,但已经有24年没正式拍过一部金庸武侠电影了。

5

就在金庸先生离世前夕,徐克几十年的夙愿——《神雕侠侣》电影版宣布启动演员招募;另外,香港导演周显扬已接替陈嘉上执导最新的影版《射雕英雄传》。

成片效果,尚需等待,不管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个比较有特殊意义的文本群。

徐克的《神雕侠侣》已经提上日程

最后,借张彻与楚原两位老导演的几句话。张彻先生在自我剖析性格、认为自己无法拍出真正好的金庸武侠电影后,还有一句话没说——“他的武侠世界在小说而不在电影!”

而楚原老爷子在回忆自己的古龙武侠电影以及整个职业生涯时曾总结,“我拍片,坦白说只是跟着时代走”,电影这一行,“其实全都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

李连杰邱淑贞的《倚天屠龙》续集,恐怕永远也不会出现了

那么,金庸武侠电影的时势,是已过去,还是未到来,或是命里难求?

这些疑问,只有时间才能给予答案。

THE END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幕味儿”,乱弹略有删节】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葵花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每次喝多少
腱鞘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结节性痤疮患者注意事项
锁阳固精丸吃多长时间有效果
友情链接